如何应对IPD实施中来自老员工的变革阻力
概要:IPD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推行涉及到流程优化/再造、组织变革、员工思想的转变。在IPD体系实施推行中,往往会遇到来自个人和组织方面的阻力,尤其是公司老员工(包括部分创业者)的阻力。本文结合共创力若干管理咨询项目的实践,探讨在IPD变革过程中,如何克服来自公司老员工的变革阻力。
IPD做为一个得到各个行业成功验证的研发管理体系,需要对企业研发流程体系进行优化、再造或者重建。一般说来,同时伴随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员工岗位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研发流程需要,包括尤其是要理顺研发资源(职能或功能)部门和研发项目团队之间的关系。在IPD体系下,功能部门的职责定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部门经理从以前的资源、人员和项目“一把抓”到主要将精力放在部门专业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同时,将项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交给了跨部门团队经理,给研发项目经理(比如产品开发经理或技术开发经理)赋予相当的权限。
在这样的变革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阻力。“阻力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的变革阻力,另一个是组织的变革阻力, 两个方面往往相互作用。个体的变革阻力来源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包括4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组织也有阻碍和抵制变革的一面,组织方面的阻力来源于5个方面。见下图:
本文主要根据若干咨询项目的实践,讨论来自于个体的阻力,并且将焦点放在来自公司元老、创业者的阻力方面。以及克服这些阻力的方法建议。
关于这两方面变革阻力的理论论述,请参考备注中的参考资料。本文借鉴其分析方法来分析IPD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变革阻力。
一、来自公司老员工的IPD变革阻力
企业的IPD变革项目,除个别外,一般均是由公司高层引入。在实施过程中,高层作为引入管理变革项目的主体,对体系的实施运行一般都是鼎力支持的。
对于不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者高层引入的项目,在一些企业,高层对引入IPD项目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处于观望的状态,对咨询项目的态度可能是“下面先做做看”。对于公司级的IPD项目来说,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这样的观望态度往往容易导致项目的夭折。但是,这种情况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中层引入的IPD变革项目,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均会遇到很多员工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情况。仔细研究下来,发现新员工往往是变革的支持者,一方面新员工思想相对开放,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快,另一方面新员工受公司原有文化、行为方式影响小,在公司的各种资源积累也比较少,从而包袱少。不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往往来自公司的老员工,包括公司创业者、资深技术人员,还包括公司的一些管理层的老员工。本文主要分析在IPD变革中来自老员工的阻力。
(一)、老员工变革阻力的主要表现
1、对IPD体系不理解。具体表现在:
IPD体系涉及到公司流程、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等的变革,对各个相关部门的提出了高的要求,要求各个部门的职能流程要能够支撑跨部门流程的运作,而这些流程构建和优化能力是很多老员工欠缺的,尤其是技术出身的老员工。
认为IPD体系太复杂。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垂直职能管理和汇报方式来构建组织体系,或者以项目为单位来构建组织体系,老员工习惯于这种简单明了的管理体系,认为IPD体系所倡导的矩阵结构使管理复杂化。很多老员工也不习惯于“两个上级”的管理方式。
另外,很多老员工还非常迷恋以往的成功经验,对和以往成功经验不一致的新思想、新思维持怀疑态度。
2、“阳奉阴违”
因为有高层推动,表面上不反对,但是暗地里还是按照老的一套做,对变革进行“冷处理”,最后回到老路上。
3、说怪话,公开反对变革
自己不主动推动改革,不支持其他人的工作,甚至对于积极分子进行讽刺挖苦。有的甚至发展到有恃无恐地公开反对变革,特别是在公司有“后台”的老员工,尤其是在公司高层领导对变革没有坚强的决心、比较迁就老员工和创业者的情况下。
(二)、抵触变革的原因分析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根据国内外对变革阻力的分析结果,对变革的反对往往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不确定性、担心个人损失、担心变革不符合组织的利益。
任何变革都会带来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打乱已有的生活节奏,改变熟悉的工作方式,要求组织成员在行为方式上做出改变。任何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对未知的未来的恐惧,从而产生抵制变革的行为。
担心个人的损失,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损失。个人损失包括经济上的损失、管理范围缩小或者机会的损失。当变革可能对收入预期带来影响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出现抵制行为。IPD变革中,往往伴随对组织结构和人事安排进行调整,对很多员工的工作范围,报酬模式,职权范围都会发生改变。
担心变革不符合公司利益。任何变革都有风险,如果认为变革的风险太大,或者没有足够认识到变革给公司可能带来的收益,就不全力支持变革项目,包括哪些对公司有感情,有责任心的员工。
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老员工为什么会反对IPD变革。
在转变之初,对老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习惯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很多老员工担心:
- 很多直线/资源管理经理感觉有失落感。直线/资源部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再全面主导项目,而是支持项目经理(PDT经理、TDT经理等),为项目组提供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从对项目的直接负责转移到对参与项目的本部门人员的支持。
- 担心对下属的培养会削弱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在以往的旧体系运行过程中,承担部门管理工作的老员工往往直接参与技术活动,包括一些技术细节的把握。在新体系中,要求这些职能部门主管,如果继续在主管的位置上,需要对其他员工进行培养。而这样的培养工作,老员工会担心自己在公司的技术权威地位会收到威胁,从而在培养过程中“留一手”。
- 公司的很多老员工,尤其是创业元老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往往积累了相当的个人财富,个人经济实力往往不错,进取心和学习动力不如从前,很多员工已经比较习惯于稳定安逸的生活。IPD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可能打破这样的生活方式,担心还要进行艰苦的创业。
- 担心心公司利益受损。公司老员工,尤其是在公司持有一定股份的员工,自身利益和公司往往联系紧密,公司的发展好坏会对自身利益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老员工非常担心变革会影响公司的未来,担心变革不符合公司的利益。这种对公司发展的关注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但如果不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反倒对公司的后续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在公司创业过程中,老员工,尤其是创业者对公司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在IPD运行过程中,如果不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老员工就会成为IPD变革的阻力。
二、必需重视来自老员工的变革阻力
面对老员工的阻力,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公司高层领导对老员工太另眼相看。公司高层领导往往太重视情分,不忍心对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老员工实施严格的管理政策,当发现老员工不能严格遵守新规则的时候,不能继续按照IPD体系运行的要求严格要求他们。另一方面,高层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也会对如何处理老员工的变革阻力产生影响。如果高层领导缺乏足够的勇气,总是担心新体系的推广会影响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担心是否会导致老员工的流失,也会导致很难有效处理来自老员工的变革阻力。
来自老员工的阻力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老员工的不支持往往“杀伤力”巨大,这是因为老员工往往在公司的威信比较大,特别对于有大量下属的老员工,对部门中支持变革的员工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一个人的不支持会导致整个部门的不支持。另外,老员工在公司往往有非常广泛的人际网络,即便是不承担管理职务的老员工,影响力也是非常大。
三、可以采取的若干管理措施
IPD体系的建立,的确使得我们的管理体系复杂化了,但是对于目前复杂、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简单的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一定要用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公司内部的流程和组织方式。用复杂应对复杂。
不管我们采取什么管理措施,首先要认可老员工,尤其是公司创业元老在公司中的价值。他们对于公司的价值,不仅仅是可以给公司带来的看得见的贡献,还有隐性价值,比如: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等。即便对于一些老员工,留在公司可能看不见其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如果一旦离开公司,会对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有的老员工的存在对公司的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其实际做出的贡献。所以对待老员工的变革阻力一定要慎重。
针对老员工的变革阻力,总的出发点是,高层要树立坚定的变革信念,不迁就老员工,帮助、辅导和影响他们,降低/消除他们的变革阻力,让他们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如果不能做到,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更加激进的措施。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减少/消除变革阻力的管理方法:
- 教育、沟通和辅导
- 参与和合作
- 促进、培训和支持
- 谈判
- 操纵和收买
- 强制
- 辞退和退休
- 岗位调整
- 渐进的处罚
见下表所示:
管理策略 |
释义、具体方法 |
适用场合 |
备注 |
1.教育、沟通、辅导 |
和员工沟通,帮助员工了解变革的原因。具体包括:与个别会谈辅导、备忘录、小组讨论、报告会等 |
几乎所有场合。尤其在变革阻力来自不良的沟通或误解时 |
比较费时。是所有管理策略的基础。要求双方相互信任 |
2.参与和合作 |
让不赞同变革的老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从而取得老员工的支持、理解和合作。 |
几乎所有场合。 |
可能会产生劣质的决策,成本较高。个体很难抵制他们自己参与做出的决策。 |
3.促进、培训和支持 |
通过大量的支持性措施来减少阻力,比如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新技术培训、短期的带薪休假等 |
在变革来临时,当老员工感到恐惧和忧虑的时候 |
比较费时,成本较高,成功把握比较低 |
4.谈判 |
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换取阻力的减少。比如可以给予反对者某些个人利益 |
在阻力来自少数有影响力的人物时。当变革阻力比较大的时候,非常有必要 |
潜在的高成本,可能面临其他反对者的勒索 |
5.操纵和收买 |
暗地里施加的影响力。比如:有意扭曲某些事实,隐瞒某些消息,制造不真实的谣言。收买包括了操纵和参与,是和反对者暗地里达成一致,取得他不反对的承诺 |
成本比较低,易于获得反对派的支持 |
一旦别识破,变革推动者可能面临信誉风险 |
6.强制 |
直接使用威胁或者强制的手段,比如威胁不予提拔、给予比较低的绩效评价、调离岗位等 |
在以上手段无效时适用 |
比较容易,成本低。但可能是不合法的。即便合法,也可能被看做是暴力 |
在操作中,我们要以前面三种为基础,在不能顺利推动变革的时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后面三种管理策略。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可以参考下面具体的管理方法:
通过岗位调整降低反对者的影响力。通过岗位调整降低其影响力,尤其不让变革反对者担任重要、影响面大的管理和领导岗位。中国有句俗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把“熊”改为“雄”也是有同理,国外有句谚语“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讲的是同一个道理。),部门的主管不支持变革,带来的结果经常是整个部门的所有员工都不支持变革。对于这样的主管,通过岗位调整可以降低其影响力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如果该员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可以担任具体的技术工作,发挥其技术优势,做“独立贡献者”。在这种情况下的岗位调整,不建议对薪酬进行调整,至少在变革的前期。这样的调整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薪酬体系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适合做管理者的员工,在技术通道发展同样有机会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薪酬待遇,这样在公司IPD变革推行过程中同时也做到了人尽其才。
通过渐进的处罚逐步改变反对者。在IPD变革过程中,公司要创建相应的文化氛围,设置相应的KPI指标来引导员工行为达到变革的目标。如果某些员工(包括老员工)不合作,在变革过程中达不到相应的绩效标准,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但是处罚要以培训、沟通、绩效计划和辅导为基础,一定要是渐进和有计划的,并且在实施处罚措施前,要预先给处罚对象改正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为什么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只有在这些辅导、提高措施都失败的情况下,实施处罚措施才是有效的。
让反对变革的老员工离开公司。这是最后的措施,是在以上的措施都无效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的措施,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高压线”。对于年纪比较大、跟不上企业变革发展速度的老员工,包括参与创业的老员工,可以采取退休的方式让其离开公司。如果该员工是公司股东,可以仍然保留其股东地位,但是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对于个别极力反对变革并且通过各种方法转变其态度均无效的,可以考虑采取直接辞退或者迫使其辞职的方法。
备注:参考资料(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0版) P612-616。
文章详情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