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在医疗电子行业的实施难点分析(二)
公司通过人力资源部的招聘,找到了一位以前有过IPD实施经验的高级总监张敏,公司不惜重金将他聘为研发管理总监,全盘负责公司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研发流程,平台和工具的推行工作。张敏先后在国内某知名通信企业,外资企业均实施过IPD流程,进入A公司后如鱼得水,对于处于研发初级阶段的A公司信心十足,决心在一年内将A公司打造一流的研发中心, 张总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并就IPD项目对他进行授权。
张敏入职以后,制定了一个信心十足的IPD实施计划:Q1主要调研原咨询公司的研发流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Q2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模板,设计一些管理工具;Q3主要是流程的培训和工具的上线;Q4正式运作PDT和IPMT团队。
经过前三个季度的努力,张敏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好,除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没有上线之外。研发流程的专业性受到了大家的好评,高层领导都非常看好这套IPD流程。正好第四季度有几个新产品立项,研发管理中心建议新产品开发必须按照IPD的流程进行,包括产品立项,PDT任命,TR评审,DCP评审和IPMT会议等活动。并确定IPMT的框架如下:(IPMT的组织者由研发管理中心总监担任)
流程运行不久,问题就出现了:
- PDT团队的积极性不高;
- 项目经理权威性不够,跨部门工作难以协调,项目经理干完一个项目之后大多有走人的想法;
- 考核流于形式,大家相互包容,没有真正替产品的成功负责;
- TR评审时大家只关注自已部分的内容,不关注其它部门的内容;
- 项目延期后,相互扯皮,难以找出问题的根源;
- PDT成员的考核结果大部分还是部门领导说了算,来自成员之间的评价大部分是主观的;
- 研发管理中心的项目管理工程师只是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监控不了项目执行情况,有时甚至与项目经理作弊, 在关键评审点蒙混过关;
- 工程变更流程ECR/N 召开了三次会议,都达不成共识,每个部门都在为自已的利益而争取,对于加大自已工作量和自已难度的提议一律反对;
- 研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承诺无法兑现,他说是物料的问题,不是开发的问题,但采购又说是研发本身的问题,相互扯皮;
- PDT团队的成员相互还不了解,甚至叫不出名字,部门之间仍有鸿沟。
IPD流程经过半年的运作之后,许多PDT核心成员出现了离职现象,每次由研发管理中心发起的IPD流程培训,员工不愿意参加;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很多PDT成员配合不积极,考核时相互包容,导致工作效率比以前还低;许多产品研发总监已开始抵触IPD的实施,觉得吃力不讨好,研发人员累死累活还得不到认可,对各种流程和培训开始疏远,觉得运作PDT需要太多的资源和时间,无法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每次TR评审很多人请假,大部分人认为TR评审是在走形式,项目管理工程师要一个一个打电话,大家才来参加。。。。。负责推广IPD流程的张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和他的项目管理团队已和研发团队越走越远。
对于张敏的失败,做一下分析:
1) 对于IPMT的运作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
IPMT的组织者由研发管理中心总监张敏担任,这显然是一个错误,因为IPMT的成员来自于各个跨部门的最高管理者,研发管理中心没有权利去命令其他部门同级管理者,包括签发各种任命文件,以及PDT重要文件,都需要更高一级的领导来担任这个角色,这是执行IPD不力的主要原因。IPMT的组织者应由总裁担任,只有这样,采购、供应链、产品市场、客服、财务等核心PDT成员才会真正投入进来;
2) 缺乏核心项目经理
大部分担任项目经理的成员都是技术出身,虽然经过了培训,但由于公司长久以来形成的研发文化和习惯已很难改变,大部分人认为IPD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所以在很多TR评审和DCP评审还是跟原来一样,走形式;由于张敏原来的背景是做电信和电视墙的业务,对医疗的业务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不懂业务的流程专家也很难去推动IPD流程;要成功推动IPD,需要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项目经理才比较好当,才能赢得团队的信赖;
3)PDT经理并没有为产品的市场成功而负责。主要表现在:
- 没有对需求进行跟踪管理,临时性的需求较多,没有专门去管理它们;
- 研发人员没有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培养市场意识;
- 没有做好业务计划,提供基于事实的决策依据,为市场成功奠定基础;
- 没有按时完成各项目计划,实际计划与原计划脱节,新产品不能按时上市;
-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新产品质量控制不力,对用户的要求不能够深入理解;
- 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成本因素,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导致产品赢利性不强;
- 面向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服务性等需求的设计不严谨,通常缺乏这些需求的设计;
- 产品的可持续性改进和优化没有考虑,缺乏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思路。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与PDT结合的KPI考核体系
A公司没有将管理和技术的职业通道分开,并且没有划分职业通道晋升的级别,员工的职业前景非常模糊。在激励方面,设有季度奖,年终奖和项目奖,但评价的方法不科学,有吃大窝饭的现象,所以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并不高。应尽快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科学的KPI考核制度。建立以IPMT为主,以各部门考核为辅助的PDT团队考核机制。
5)加强内部培训
目前很多PDT成员都无法达成共识,其根本原因是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如研发认为嵌入式软件的进度可以延迟到生产阶段,但中试和供应链部门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软硬件的兼容性问题通常在生阶段才发现。这就需要各部门的PDT成员都通过培训提升对IPD的认识。
6)加强过程质量的控制,目前由POP(项目操作员)兼认PQA很不科学。
因为POP只知道按排会议,是一个辅助项目经理的角色,而PQA是一个监督和审查项目经理的角色,所以这两个角色如果给一个人去扮演,是非常冲突的,当然做不好。需要尽快将这两上角色分开,并重点关注研发过程质量。
7)最后,公司最高领导人应加强对IPD流程的关注,只有老板对IPD流程引足够重视,IPD的实施才有可能成功。
文章详情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