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技术创新型组织
随着中国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尝试对公司现有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创新的活动离不开组织和团队,那么如何打造技术创新型组织呢?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创新型企业: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也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最精彩的实践样本之一。先后培育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迈瑞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深圳有良好的创新机制和土壤。那么高科技企业如何打造创新组织呢?根据共创力咨询长期与一些企业合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的一些感悟。
01国外典型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型组织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科技圈,技术创新无疑成了各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杭州六小龙“中Deepseek的横空出世,国内又掀起了一股科技热潮,AI、半导体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高科技创新十分火爆,投资圈又兴起了一股科技金融的投资热潮。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如下图所示,现在除了大飞机之外,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已经有所突破,并在新能源汽车,高铁,光伏等领域已在全球领先。(3月23日摘自凤凰卫视)
Google: 给员工“20%自由创新时间”
为了鼓励创新,谷歌公司曾允许工程师用“20%自由创新时间”开发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但因为担心绩效,2013年谷歌公司的部门经理们已经剥夺了这“20%自由创新时间”。不过,谷歌公司仍然注重创新,研发了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等各种创新产品。
索尼:筹钱也要创新
索尼公司建设了名为“首飞”的众筹网站,为其员工的创新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希望通过创新摆脱颓势。除此之外,索尼公司还将此网站作为销售员工创新产品的网络商店。
三星放长线:为员工提供“充电”假
三星公司公布了两项有关员工福利待遇的新政,除了将时限提高到两年的“带薪育儿假”,还推出了“自我启发休假”制度,入职三年以上的员工可以进行最高一年的语言进修或长期海外旅行。三星公司认为,虽然短期内会因此产生人力损失,但从长期来看,员工们进行充电后再回来,会给组织带来活力。
苹果:“蓝天计划”让员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苹果公司鼓励员工创新。早在2012年,苹果公司就推出了“蓝天计划”,某些苹果公司员工可以最多花费两周时间研发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与之前谷歌公司推出的“20%自由创新时间”十分相似。
Facebook:各种角色互换激发创新
与谷歌、苹果公司相比,很少有人能想象出脸书内部的创新文化。脸书的创新氛围非常浓厚,不仅拥有专门的移动设计智囊团,员工们还经常有规律地“角色互换”,工程师、管理层和其他团队经常变换工位,从而更好地进行讨论并激发创意。
百度:“最高奖”激励基层创新团队
2010年,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百度CEO李彦宏提出了“最高针对公司总监以下的做出卓越贡献的基层员工进行高达百万美元的股票奖奖”励。不仅如此,奖励对象还都是10人以下的小团队。
02华为公司的创新组织
2019年,华为成立了创新战略研究院(ISR),研究和探索未来5~10年的战略性前沿技术、新产品、新机会!
- 部门建有配备涵盖光学、光电、微波/天线、材料、微纳加工等领域的先进仪器设备与仿真平台的实验室;
- 和国内多所顶尖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全球领先的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
对于新的创新观点, 华为是激励员工对现有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 有如下的激励措施:
- 对于IDEA认可的,给予纪念品;
- 对于IDEA入围的,可以奖励1000元;
- 项目立项的,奖励10000元,颁发优秀IDEA证书;
- 成果验收,根据项目的价值给予项目激励,颁发“产品线创新奖”或“总裁创新奖”。
03美的公司的技术创新组织
美的公司十分注重产品和技术创新, 已顺利从“产品领先”到“技术领先的过渡, 自2015年以来,美的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了”开放式创新联合实验室“,以及”美的内部创客训练宫“等活动, 并建立了基于三个一代(研究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的创新型组织:
美的中央研究院的职责:
1、技术规划:负责在公司产品战略的指导下,配合集团技术委员会制定集团技术发展战略,制定研究预算,并选择最有利的技术研究方向和项目。
2、技术研究:开展共享的中长期关键技术研究,指导、配合经营单位解决中长期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建设和管理消费者日常生活研究实验室,并指导经营单位开展消费者日常生活研究,使产品贴近用户需求;开展共享的中、长期制造技术研究,指导、配合经营单位提升制造技术水平。
3、对外技术合作:负责与外部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以及成果转化,拓展公司人才和技术平台。
4、人才培养:为经营单位输送人才。
5、标准制定:主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通用技术标准拥有者,提升美的在中国家电行业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
6、新技术跟踪:负责新技术、新趋势的信息搜索和跟踪分析,为美的集团产业和技术决策提供依据。
04组织技术创新常犯的错误
1、要求员工想出点子,却不想提借供实现这些想法的机制。如资源保障、激励机制、实验室环境等等。
2、鼓励冒险,却不能包容失败。创新中的每次失败,都是离成功更进了一步。失败的成果可能不能用在当前的产品上,但有可能为以后的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包容技术创新的失败。
3、期望员工完成实验,却不提供充足的实验支持。缺乏实验室仪器和所需材料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现状。
4、追求颠覆式创新,却不进行充裕的投资。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企业重视维护当前业务的投资,却忽视了影响未来发展的创新投资。企业应设立专项的创新资金进行创新投资,如华为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新的技术。
文章详情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