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咨询案例:XX自动化公司
2、跨部门、尤其是跨事业部沟通困难:生产、中试、采购都是运动控制事业部管辖,需要他们配合的时候,总是不能够得到积极的响应,很难推动,另外,中试部参与项目开发任务时间太晚,许多质量问题无法测试出来;
3、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没有进行技术预研,对我们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产品和技术,由于产品线的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没有做,相关的产品开发具有很大的差异性,CBB体系没有建立;
4、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或部门来承担产品规划的职责;没有部门负责产品开发全流程的管理; 开发团队中没有人对项目的成败负责;
5、公司在研发方面的考核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进度,所有的考核都围绕着进度;激励方式也比较单一,考核结果的应用要等到年底奖金发放,另外也缺乏非物质方面的激励措施。
1)建立了伺服和锻压两条产品线,并建立了常设PDT,对产品上市的成功负责;
2)制定出完整的产品线规划和项目任务书,有效引导产品开发;
3)产品规划和需求管理有专门的团队来执行,产品前期的输入更加明确;
4)加强了产品质量保证环节,比如:测试更加专业、评审规范化、设置PQA、建立新物料认证规范。
1)对于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控制有了较多的手段和方法;
2)项目管理流程不再是一个研发流程,而是一个从市场来、到市场去的端到端流程;
3)项目过程中决策评审和技术评审均有效运作,跨部门的例会、决策评审已经例行化;
4)跨部门的项目团队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1)由直线职能式考核到双线考核,由职能驱动转变成事件驱动评价;
2)研发人员工作的明确性、责任性和激励性都明显提升;
3)提高了考核的透明度,考核结果的合理性。
1)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未分离的问题得到解决;
2)各产品开发团队不能共享平台的问题通过CBB已经解决;
3)预研部的成立,促进了公司整体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
4)技术开发流程的建立,大幅缩短了开发周期,产品上市的进度提前约30%左右;
5)通过器件优先库的建立,提高的研发效率。
1)自主规划并根据IPD思想开发的IT得到应用;
2)通过IT工具,研发人员可实时查看项目进度,以及所需要的文档;
3)IT固化了IPD的许多模板,比如项目总体计划,绩效计划,项目总结等;
4)IT工具解决了不同部门的资料共享问题。
培训课程
产品